close

這本書在還是熱騰騰的新書時就被我收編書架之上,

當初會購買這本書,是個美麗的偶遇,

當時我正在找我極愛的作家Virginia Woolf寫的書評<普通讀者 The Common Reader>,

搜尋書名時誤打誤撞看到了這本書,風趣的故事簡介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

從那時到現在,前前後後看了四遍有餘。

每一次拿起來,都是一次令人愉悅的閱讀之旅!

過年前一邊整理,一邊挑選了三四本書來陪伴我度過每逢過年必經歷的塞車潮,

<The Uncommon Reader>就是其中一本。

 

 

4ae3bac915102

書名:非普通讀者 The Uncommon Reader

作者:亞倫‧班奈 Alan Bennett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8月3日

 

 

 

 

女王某天意外地發現了提供大眾借閱書籍的巡迴圖書車,

本來只打算隨意看看的她,

圖書館員問了句「敢問陛下喜歡看哪一類的書呢?」

被他這麼一問,女王當下沒了主義,她這才發現,

關於看書,她向來談不上喜歡不喜歡;

    不消說,女王當然會看書,只是,喜歡什麼書這檔事兒,她一向都交給別人去打理。

喜歡看書說起來算是一項嗜好,身為女王,她的份內工作並不包括嗜好。

    一但涉及嗜好就一定有所偏愛,女王必須避免流露偏愛;

    因為,有所偏愛,對待人民時難免會親此疏彼、造成隔膜。

    身為一國之君,不能有任何偏愛,必須一視同仁。

    面對外界一竊事務,她必須時時表示自己覺得有趣,但絕不許當真讓她變成興趣。

更何況,女王向來都自許她是個做事情的人,而看書這勾當,實在不能算是一樁正事。

 

雖然關於想看什麼書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為了體面與禮貌,

女王還是隨手借了本艾薇‧坎普頓--柏奈Ivy Compton-Burnet的書,

基於有始有終的性格與原則,她從頭到尾讀完了這本並不怎麼受到好評的書。

 

第二次去圖書車,女王借了南西‧密特福Nancy Mitford的 <愛的追尋The Pursuit of Love>

挑中這本書的原因是,很少有一本書能像這部小說一樣,擁有如此顯赫的家世背景、人脈網絡

女王於是感到頗為踏實,十分放心將那本書交給哈欽斯先生登記、蓋章。

 

如同所有的初級讀者,

女王「總是既擔心害怕又忐忑不安,光是想到眼前有那麼多怎麼讀也不不完的書,就夠教她手足無措的了,

她屢屢不知該從哪兒下手。於是,她看書完全沒有系統,

就只是一本接著一本看下去,而且經常會有兩三本書同時進行。

 

女王於是找來了諾曼,一名在閱讀上比她資深那麼一丁點兒的侍從來替她借書與選書。

 

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女王開始發現:

一本書會勾引出另一本書,那種感覺,彷彿隨時隨地一轉身都能碰見一扇開啟的門

一旦想看書,每天的時間不知怎地總嫌不夠長。

  

她開始後悔過去與許多作家會面時,因為幾乎完全沒有讀過他們的作品而相對無言,

雖然說在每一次的會面之前,他都有聽取下屬的彙報,

但是,

聽取彙報和自己看書說穿了是兩回事。

    說真的,彙報與閱讀兩者的本質恰好完全相反。

    彙報在於濃縮、切割、提綱契領,閱讀則是博採廣納、鋪陳跨散,並起持續不斷地增長、延展;

    彙報是一個終結的動作,而閱讀,則是開啟

 

書本以一種意想不到的形式進入女王的生活、並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女王的人生,

有那麼幾回,她隱隱希望自己從來沒有打開過任何一本書,從來不曾接觸別的生命、進入另一個世界。」

對於書本的沉迷讓她開始對許多數十年來不斷重複的生活環節感到索然無味,

與市民們的互動,女王不再呆板地詢問「你從哪裡來?」,而是問「你這陣子在看哪本書?」;

與法國總統的晚宴寒暄,從一般的外交社交辭令變成「您是否讀過貴國文學大師OO的作品?」;

而在一場場出發、抵達的儀式過程當中女王也因閱讀變成一名好伺候、不挑剔、且隨遇而安的旅客。

閱讀「害她再也不能安於現狀」。

 

然而,凱文爵士和許多皇室成員認為閱讀嚴重影響了女王處裡政務的態度,

因而試圖阻止女王迷上閱讀這件事,

他們試過使巡迴圖書車不再經過皇宮、將陪伴女王旅程的書籍當作危險物品偷偷處裡掉,

甚至使計調離諾曼,但這卻只是讓女王體認到,

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都必須由她獨自一個人面對、解決

正如Virginia Woolf在普通讀者裡面說到:

一個人能給另一個人提出的關於閱讀的唯一建議,就是不要聽取任何意見,

    只須依據自己的直覺,運用自己的理智,得出屬於你自己的結論。」

 

凱文爵士向女王進言

「治國首要之務就是,陛下必須心無旁鶩。我明白,陛下是想找點事兒打發時間。」

但是,閱讀之於女王來說完全不是打發時間之事,

「看書怎麼會是打發時間?

    看書是為了接觸其他生命、其他世界

    我根本不是為了打發時間才看書的阿,朕還苦於沒多點時間看書呢,怎麼還需要去打發?」

 

但認真說起來,世界上很難再找到一個比女王有更豐富人生閱歷的人,

全世界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她沒到過,也沒有哪個重要人士她沒見過。

「她本身就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百寶箱,怎麼現在反而會回頭陷溺在區區書本裡頭?」

再怎麼說,書本頂多只是世界的縮影,見識多廣的女王究竟在書中看到了什麼?又她想從書中看到什麼?

女王是這麼跟諾曼說的「我想,我之所以看書,是因為我有責任去了解人的真締。」

如此飽含責任感的回答顯然是源自於女王數十年來的工作。

 

的確,女王的人生閱歷顯然在讀書這件事情上佔了絕佳的優勢,

在閱讀的版圖上,她很快地超越了諾曼,因為人生經驗總歸是無法從書本中讀取的

 

然而,閱讀真正吸引女王的,是它的「鐵面無私」,

一本書壓根不理會到底是誰讀它,也絲毫不在乎有沒有人讀它。

    在閱讀的天地哩,所有的讀者,包括她在內,一律平等。」

書本不臣服於人,它總是平等對待所有的讀者。」

在書本的世界裡,女王可以隱身在書頁之中、埋名於字裡行間;

在書本的世界裡,她可以成為一介普通人

 

書本不是用來擲入生命,而是用以發掘生命。

女王說文學就像一個幅員無比遼闊的國度,縱使我在裏頭怎麼馳騁遊蕩,也永遠到不了它的邊界。

而我起步太晚,縱使拼命趕路也已經來不及了。

儘管如此,女王已沒有了初識閱讀時的忐忑不安,

她寫起了閱讀筆記,從一開始的抄寫有所感的句子,到謹慎地試圖寫出自己的心得。

女王漸漸發覺,

看書通常只能用來附和我們早已決定的事,只是我們自己可能沒有察覺而已。

    閱讀一本書,往往只是為了進一步確認、印證原有的看法、信念。

    因此可以說;書是一道總結的程序。

 

同時,在看書的過程中,她有生以來頭一遭感受到自己一生當中居然有哪麼多的缺憾。

最嚴重的是,她發現儘管身分特別如她,只要一死,便與其他所有普通人同列平等地位,

而僅僅是閱讀是無法改變這個結果的,能改變這個既定的結果的,只有寫作。

因此,在參加了某一場音樂會之後,女王突然有感而發說到我‧沒‧有‧聲‧音」!!

 

故事結束於一場晚宴,

女王向眾臣們說到:

書籍以一種意想不到的形式豐富了我的生命,但是書籍所能給我的也就是那麼多了,

    我想,現在該是從一名讀者轉型成----或者我應該說 :努力轉型成----作者的時候了。

 

 

-----------------------------------------------

這次嘗試了比較不一樣的心得寫法,

其實有點等於把故事重新串了一遍,

不過用的都是我一邊看書時抄下來的"有感句子"!

 

Alan Bennett筆下的女王其實就是所有的愛書人,

我們可以看到女王從一開始的純粹因為恰巧知道某位作家而接觸了她的書,

再來因為作家有雄厚的家世背景而選擇了她的書,

爾後,書看得越來越多,才漸漸在閱讀版圖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相信喜歡看書的人都能跟女王閱讀所得來的感悟起得共鳴!!

 

僅有一點特別想紀錄的,那就是人生閱歷的部分。

Alan Bennett在書中說的,女王勝過諾曼的地方在於人生閱歷的多寡,人生經驗卻無法從書本中讀取

雖然我們都說讀的書越多,了解得越多,眼界也就越開闊;

但"人生閱歷"畢竟是要實際上親眼去看、親身去體驗才能獲得,

然後這種人生閱歷又能幫助我們在閱讀時更加容易領悟或因相似的經歷而理解並產生共鳴。

 

 

很棒的一本小書,非常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a75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